上海有強大的國資、外資依賴,有“制度性租金”的優越環境,自然就不會成為最具活力和創新精神、能創出馳名天下的好產品好服務的民企的大本營和搖籃。當然,這也無關對錯,隻在於取舍。
歷史上,上海不缺冒險精神、企業傢精神
再看看民企。今年8月24日全國工商聯發佈瞭《2017年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上海一個自媒體的報道是《牛!2017中國民企500強,上海這13傢企業強勢入圍!》,好幽默。浙江有120傢企業上榜,連續19年蟬聯全國第一,杭州的蕭山區就有15傢上榜。上海這叫“牛”,真是呵呵瞭!
想到瞭一句話,獻給上海,和所有在這塊土地上為希望而奮鬥的人們——除非大海將我們吞沒,否則我們永遠要在眾城之上!
當計劃經濟年代降臨,當交易性價值和資產性升值的客觀條件沒有瞭,當上海的城市定位從消費性城市變成生產性城市,隻能一心一意搞生產搞制造,中國人的“三轉一響”——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三轉”都離不開上海。
去年寫的第二篇文章是去深圳出差,看到復旦老學長、深圳大學魏達志教授“上海不是深圳對手、浦東也幹不過前海”的觀點,寫瞭一篇文章回應。我先根據兩地政府公開數據做瞭計算,發現常住人口不到上海1/2、面積不到上海1/3的深圳,預計20年後經濟總量可以超過上海;深圳人均GDP已經超過上海;深圳的萬人發明專利、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創新指標優於上海;企業傢精神強於上海。
但是,一個“制度性租金”豐厚的地方,一個新世紀土地再一次驚人升值的地方,一個交易性價值和資產性升值機會滿地都是的地方——而且這已經成為城市的基礎性結構和基因——在這樣的地方,你還想專註於生產性創新,那就不容易瞭。
第二,國傢使命和各種功能中心並不會自動實現。或者說,是創造性實現,一般性完成,還是平庸化接近,甚至擦肩而過,差異會很大。如果是計劃經濟年代,隻要定瞭哪裡是中心,並註入相關資源,哪裡就會成為中心。但在全球化、新技術革命、各個區域充分競爭的新時代,“往哪兒去”存在著不確定性,新中心很可能在原來沒想到的地方崛起;“怎麼去”存在著不連續性,未來不是過去的簡單延伸。
“今日,參觀虹橋商務區:大交通,大會展,大商務,政府主導的又一個超級工程。上海市的國資存量全國第一,掌握瞭N多資產。不過,為何深圳的總市值超越上海?問題還是在所有制結構上。香港、廣州正在淪為環深圳城市瞭,上海、蘇州會不會淪為環杭州城市?”
上海那些高大上、世界級的定位,能落實到所有利益相關者易於感知的點點滴滴裡,讓他們真切地感到:上海歡迎你,上海服務你,上海幫助你,上海造就你。到上海,就是上海人。是上海人,就被尊重,被幫助,不被刁難,不受冷眼,平等相處,和諧相待,像一個大傢庭。這不是光靠政府就能做到的,而是全社會的責任。
柯達被顛覆瞭,摩托羅拉被顛覆瞭,城市作為人、經濟、文化、社會的復雜生態,沒那麼容易被顛覆,有巨大的可傳承性。但城市的引領性地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誰能領風氣之先不是誰的專利。不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沒有透徹的危機感,縱然天降大任,也可能花落別傢。
上海是冒險傢的樂園,也是企業傢精神的沃土。洋務運動時期三大代表性企業——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和機器織佈局,都在上海。民間資本代表,從火柴大王到五金大王、出租車大王、壽險大王、油漆大王、百貨大王,百業之王的相當部分在上海。連巴格達一個貧窮猶太人傢庭的兒子哈同,身上隻有6個銀元到上海,後來成為擁有400萬英鎊財富的“遠東首富”。今天赫赫有名的友邦保險也起源於上海,1919年,27歲的美國年輕人史帶帶著330日元抵達上海,兩年後辦起亞洲人壽保險公司,1939年才將壽險業務總部遷至紐約。
我希望上海是眾城之城。更主動地對接長三角,對接全國,對接世界。為長三角城市謀方便,就是為自己的未來謀方便。不為別人謀方便,別人就會自己去找方便,上海的未來反而不方便。
再看下公司市值。根據數據寶對包括A股、港股、美股在內的各城市所轄上市公司的股票總市值統計,2017年11月底深圳的上市公司總市值(350傢)達到10.04萬億人民幣,上海(379傢)為7.5萬億,上海市值前8的公司清一色為國企央企(交行、浦發、上汽、太保、聯通、寶鋼、上港、國泰君安),深圳市值前7傢中有5傢以非公資本為主(騰訊、中國平安、萬科、平安銀行、比亞迪)。
從上海中心大廈俯瞰陸傢嘴。魏根生攝
最後想說說,我心目中的未來上海。
如果來看上海企業的納稅情況更有意思。排第一的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納稅額742億多元,占上海整個稅收收入的6.3%,占工業百強企業納稅總額的41.6%,這種地位哪個地方能比?對照一下,深圳煙草2016年稅利加起來才54億多。上海煙草之後,工業企業的納稅大戶是兩傢汽車(大眾、通用)、兩傢石化、一傢電力、一傢鋼鐵。再看第三產業,納稅前十的是三傢銀行(浦發、交行、上海銀行)、三傢證券(國泰君安、申萬宏源、海通)、一傢人壽保險(太平洋)、一傢中石油東部管道公司、兩傢汽車銷售公司(通用、大眾),外資的蘋果電腦貿易緊隨排在第11。
一個符合國際商業習慣和法治原則的上海,一個生活條件相對優渥的上海,必然是華洋商賈匯聚的寶地。而一個影響深遠的現象是,房地產成為富豪所獲超級利潤的重要來源,大獲其利的不僅有沙遜、哈同、嘉道理等洋商(註:民國初年上海做房地產的洋商就有30多傢),也有程謹軒父子、徐潤、周蓮堂、來自南潯的“張、劉、邢、龐”四大傢族等華商。進入民國後,浙江的虞洽卿、顏料大王貝潤生等商人也大舉投資房地產,有實力、有眼光的市民也介入地皮買賣。最狂熱之時,隻要付出定洋,買入地皮,什麼也不用幹,隔夜就獲利。
第一,以上海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才、政策、城市治理等優勢,上海不僅不會淪為環杭州城市,而且將繼續扮演可信賴的國傢使命受托者的角色。這些使命包括: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全球科創中心;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國際文化大都市;在國傢“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交匯點,引領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參與全球競爭。
我希望上海是眾城之都。上海一定有一些特質,一些功能,創意、文化和生活方式,因其中西薈萃又追求卓越的努力,會具有制高點和引領性作用,從而形成長三角的“都心”。
作為一個以強管理為特色的政府,從上到下,如何真正建立顧客意識,真正聽取顧客的聲音,快速響應顧客的需求,哪怕他隻是一個師范院校的畢業生,隻是開瞭一個小翻譯公司,他也能被覆蓋在服務之列,這是上海需要深入思考的。上海的政府服務總體不錯,但按照互聯網時代的便利、便捷、敢闖敢試的要求,還有很多梗阻,亟待消除。
上海1843年開埠,人口規模排全國第12位,從一個海邊縣城躍居遠東第一大都市,不過數十年。1900年人口突破100萬,居全國第一。當時上海人口中外來商人占有重要地位,不排外。加上自治、法治與安全程度高,講商業契約、職業精神,越來越多資本向這裡匯聚。
據記載,1927年,上海知名律師吳凱聲花3000兩銀子買瞭一塊地皮,僅僅三年多時間,便以十倍價錢轉手賣出。名中醫陳存仁在靜安寺路、愚園路花5200元買瞭一塊三畝七分的地,不到三年以3萬元價格出手,數年後漲到10萬元。
上海不是沒有生產性創新的條件。有很長時間,台中月子中心價格上海制造就是品質,就是信譽,上海工廠裡的師徒制與八等級工評審制就是有效。
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中,留出空間,讓人們很方便地吃到大眾化的早點。每一片社區都有一些公共空間,讓人們交流,為人們服務;
上海,真的缺的是一口氣。一股勁。一種眾志成城、非最佳而不為的精神,一種敢為天下先、勇爭世界尖的氣魄。
對我而言,如果愛上海,一定不是愛她物質化的面貌,而是愛她的精神、文化和態度。
但是,要說上海就不可能在生產性創新方面挑戰深圳、浙江、北京,不可能出現“互聯網王者”,我倒真的不悲觀。
得天獨厚的位置和條件讓上海聚人,人聚則財聚,土地升值很自然。當時上海租界當局的收入主要靠房捐地稅,房捐地稅多,投入公共基礎建設,環境改善,土地進一步升值。所以孫中山說,“上海黃浦灘的地價,比較八十年以前的地價,相差又是有多少呢?大概可說相差一萬倍”。但從另一個角度,把房地產做成速成和暴富的商業模式,危害也很深。王季深在1943年所著的《上海之房地產業》中說:“現階段的房地產投資對於社會各業的貢獻少、危害多,一言以蔽之:投機的惡果。”“時隔數月,同一房地產已經數易其主,如此互相做踢皮球式的買賣,其價安得不愈踢愈高?”“房地產業投機的最大惡果:間接刺激價格,陷民生於水深火熱之境!”
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
關於上海,去年我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是關於上海何時能再現“互聯網王者”,一篇是比較深圳和上海。(《上海灘為何難產“王者”》《當深圳敲門,對上海是陰影還是動力? 》)
第一篇談的核心是文化。上海喜歡高大上和成熟的東西,喜歡世界500強,上海的城市文化有一種特別的塑造力,能把氣魄變成氣質,把雄心變成心思,把立意高遠變成不好高騖遠,把“事業本身就是生活”變成“事業就是為瞭更好生活”。在卓有成效的管理和文化熏陶下,隨著很多雜質被篩掉,很多可能性也被終結瞭。對成功瞭的馬雲、馬化騰,上海會給他們足夠的禮遇,但對創業初期默默無聞的馬雲、馬化騰,這座城市可能會忽略他們的存在。上海呼喚“互聯網王者”,但真的能接受那個“大話亂說”、“衣服亂穿”的杭州師范學院畢業生嗎?
上海從生產性城市的定位,變成多功能中心城市的定位,開始進行“三二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佈局調整,是在1992年12月的上海市第六次黨代會上。此前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到2001年,國務院批復原則同意《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加上瞭航運中心。“三中心”演進為“四中心”。
在上海的“中心化”進程中,國傢給予瞭很多政策傾斜,例如將金融市場集聚於此,批準瞭多項樞紐工程以提升輻射效應,自貿區也率先試驗。上海的綜合優勢迅速發揮,歷史上的人聚財聚效應再次顯現,特別是外資機構,更是愛上海愛到不能再愛。特斯拉有多少中國城市都在垂涎,但它最鐘意的還是上海,上海幾乎不用去搶。
在某種意義上,具備服務中心功能的城市相當於有一種國傢賦予的“征稅權”、“收租權”,也就是憑借服務功能向所有對象收取一定費用。很多交易必須經由你,有交易就有手續費,其中直接代表政府信用的交易平臺(如金融市場)更是穩賺不賠,而且有巨大的外溢效應。
上海之所以是上海,其財富背後的密碼,就是依靠歷史形成的地位、優勢和信用,通過功能中心的打造,得到瞭巨大的“制度性租金”。國傢讓上海收,因為上海可靠,對國傢發展最有利。小富由儉,大富由天,為何天降大富?因為上海有長期形成的信用和忠於職守的文化。
這樣的模式和文化,可以保證不出現什麼差池,在那些變量少、不確定性弱的領域也完全適用。但就是很難長出最前沿的、最打動人的傳奇。無他,傳奇是打破常規的產物,打破常規是需要包容甚至鼓勵的,上海也鼓勵創新,但前面有太多定語。
就在這裡,坐地就能生財
2017年5月5日,C919在萬眾矚目中首飛成功。王 初攝(人民視覺)
20多年前上海就提出國際貿易中心定位,那時還沒有互聯網和電商。2016年上海市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87萬億元,而阿裡巴巴零售平臺當年交易額是3.77萬億元,阿裡的目標是2036年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那麼誰更像貿易中心?當金融科技深刻地改變傳統金融,原來的金融中心會不會旁移?如果以深圳為核心的科技灣區未來比肩矽谷,上海的科創中心如何成立?時代在深刻變化,數據驅動的新中心正在顛覆傳統的中心,還按傳統路徑走,反而可能離未來的中心越來越遠。
我曾經問過幾位上海的國資領導人,你們不去全國各地開拓市場,主營產品的市場表現也不怎麼樣,為何日子挺好?一個原因是土地、物業很多,早期投資形成的可交易金融資產價值很高。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生在上海就有福分,就是不用像浙商那樣,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就在這裡,坐地就可生財,你奈我何?
2016年上海的工業增加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48%,比上年增長6.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52%,增速也是6.8%。在全國,公有制經濟比重如此之高,非公有制經濟增速如此之低,起碼在比較發達的地區中是罕見的。這既說明上海國企底子真是厚,也說明上海民企的空間不夠大,作為不夠大。
在分析為何上海經濟活力不如深圳時,我提到瞭一個原因,在上海,你很少看到就某一個問題,激發整個城市各種經濟成分的熱忱,頭腦風暴,群策群力。上海習慣的方法是,高素質官員組織調研,找出具體目標和方向,讓大傢執行。但長此以往,上海的視界就會鎖定在官員的頭腦裡,他們再聰明也趕不上時代的快速變化。上海創新力不足的問題,官員不是不知道,但他們習慣於自己去指導如何解決。
上海國資占比高,外資強,央企也不少,金融機構規模很大,2016年上海第三產業納稅百強,金融機構占47席。上海的錢多,錢能生錢,上海的地值錢,錢地交融更生錢。不過,試問上面列舉的那麼多企業,哪些會讓人聯想到高新技術和代表未來的企業?聯想到白手起傢的創業英雄?誰是這些企業的領導人?你能想到類似馬明哲、任正非、馬化騰、王衛、王石、王傳福這樣的名字嗎?
上海淪為環杭州城市?不可能!
在民企富豪榜上,2017胡潤榜,從上往下看到第25是郭廣昌,26是史玉柱,41是劉益謙。前50,就這三個,把總部在上海的劉永行(30)算上也就四個。不少朋友告訴我,上海有很多隱性富豪,炒股炒匯的,做房地產的,一本萬利的,比民企500強裡的企業有錢多瞭。可是這些套利性的富豪,自己都不好意思出來說說怎麼發傢的吧。
2017年上海站西側 站臺(鐵路上海站 供圖)
致上海:何時勇當眾城之神?
上海能出現“互聯網王者”嗎?我不悲觀
俯瞰上海洋山港集裝箱碼頭。人民視覺
這裡補充一個細節。兩個月前到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深圳分部,南山區中洲中心,講完課到附近一傢掛著上海招牌的小店吃宵夜,晚上10點40分瞭,對面的騰訊大廈大約2/3的面積還是一片燈火,店老板說基本天天如此。騰訊是世界500強和十大市值公司,還這樣加班。要在上海,估計很多上班族的第一聯想是《勞動合同法》,是“我有我的生活”。當然,這無關對錯,隻在於取舍。台中月子中心月子餐介紹
不談上海的基礎條件和法治優勢,隻談兩點:一是上海的開放度不斷提高,移民占比不斷上升,而且教育基台中月子中心收費礎紮實,人口素質很好。就拿互聯網領域來說,從當年的梁建章、邵亦波到今天的莊辰超,這些在上海接受瞭中小學教育的人,從聰明程度看都是同代互聯網人裡最高的。而莊辰超告訴我,他當時在華師大二附中一點也不突出,比他強的比比皆是。上海人的素質,新上海人的素質,到上海的外國人的素質,都不用懷疑。
第二點,上海正在形成適合創業者成長的土壤。最近接觸瞭一些在上海的80後企業傢,“餓瞭麼”的創始人張旭豪是上海交大研究生輟學創業的,“英雄互娛”的應書嶺是華東師大本科輟學創業的。上海的互聯網公司在很多細分領域都可圈可點,我接觸過電商方面的小紅書、拼多多,教育方面的滬江、乂學教育,內容方面的閱文、喜馬拉雅FM,金融方面的匯付天下、拍拍貸,等等,都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自己悄悄長大的。而互聯網隻不過是上海“雙創”中的一個方面。上海互聯網不出“王者”,但已經具備成就一批新領軍者的土壤,說不定哪天就能再來一個陳天橋。
現在,上海需要的是為民企再鼓一把力,幫他們去解決影響發展的切身問題(如內容牌照)。白手起傢的人不需要特別的政府優惠,但在一個國資外資超強的環境裡,他們需要全社會給予更多關註的目光和期待,為他們加油。上海應該去傾聽他們的聲音,年輕人的聲音,最有創新可能性的聲音。
上海的國企很強,但是缺乏傑出的國有企業傢。也不是素質問題,是他們沒有被更好地激發。他們更像是強大政府導向的追隨者。上海應當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國有企業傢的激勵方面更勇敢。如果沒有人敢出頭、能出頭,怕出頭,都是本本分分的經理人心態,那麼上海的國企不會有新意,有創造性,讓人驚喜。
由這些定位可以看出,“上海淪為環杭州城市”更像一句玩笑,杭州等長三角城市群環上海這一龍頭展開,才是國傢的期望。
當政府不覺得比企業傢和創業者聰明的時候,當政府意識到它的聰台中月子中心比較明應該更多地來自傾聽的時候,這座城市的企業傢精神自然就會茁壯成長。
上海不隻是大人物的上海
企業傢精神不是企業人獨有的精神,政府、醫院、學校、社會組織,一切秉承顧客導向和矢志創新的地方,都可能存在企業傢精神。有瞭這種精神,就會面向未來,不斷超越自己,勇敢參與競爭,努力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否則,雖然坐擁天時地利,但你不抓不搶,你的奶酪就會被別的地方搶走。中心不是政府懷裡抱出來的,是在市場中闖出來、創出來的。
第三,要把定位和使命真正變成現實,上海要淡化這些高大上目標所帶來的天然的優越感,而回到更為根本也更為重要的原點,就是如何激發起更強勁的創業者和企業傢精神。大部分的經濟奇跡都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依靠企業傢的創新精神、東碰西撞摸索出來的。今天的很多全球生意(global business)都源自車庫生意(garage business,如惠普、迪士尼、蘋果、亞馬遜、谷歌),但正是車庫裡的夢想、激情、創造力和改變世界的勇氣,最後成為最強大的社會資本。不是高樓大廈,不是特許權,不是政府訂單創造出偉大的公司,偉大公司的引擎是企業傢精神,企業傢精神驅動的平臺型、生態化公司正在成為21世紀的新中心。
在寸土尺金的大都會,千方百計,讓那些有夢想的年輕人和城市最基層的服務工作者,有幹凈溫暖安全的棲息之地。創業公司的員工可以比較輕松地租到房子,有便捷的交通去上班,而且不要把太多時間消耗在路上。孩子的教育和全傢的醫療,也能有安心放心的解決方案;
上海和深圳,誰是王者?
特別地希望,上海不隻是大人物的上海,也是小人物、籍籍無名者的上海。他們身上可能有無法想象的偉力,不關心他們,我們的城市又可能醞釀著無法估量的麻煩和危機。
有這樣的氣氛,則人民的主動性、創造性、奮鬥精神和彼此之間的友好性,都會充分湧流,上海的諸多功能定位,就會水到渠成。
特斯拉最鐘意的還是上海,上海幾乎不用去搶
如果沾著上海的地就發財,為什麼要辛辛苦苦地做實業?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故事:上海周邊的實業傢遷往這塊風華寶地後,就產融結合,然後越來越金融化,財富越來越多,投機依賴越來越強,有的升天,有的破產。嫵媚的魔都和專註聚焦的實業精神似乎不可能完全契合。
這是一個江蘇人的評論。從一個月前在微信群裡看到,就一直想回答。
我希望上海是眾城之神。上海需要更大的胸懷和氣魄,在方方面面對標全球和中國的最佳標桿和案例,看到自己的不足,倒逼式前進,如此才能在中國現代化和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努力向著“21世紀全球最佳大都市”的方向進發。如果滿足於目前的水平,那不但成不瞭全球卓越城市,就是在中國,也可能在很多方面被超越。
這就是1949年之前的上海。註重生產性創新的實業傢,註重交易性價值的金融傢,註重資產性升值的投資者,三股力量並存。如同“買辦文化”一樣,炒股票、炒黃金、炒地皮、炒房產的“投資文化”也是上海的基因。美國作傢密勒在《上海:冒險傢的樂園》中說,“上海!這華洋雜處的大都會,這政出多頭的大城市,這紙醉金迷的冶遊場,這遍地黃金的好地方,真是冒險傢的樂園……大傢都去上海啊,那裡魚多水又渾,正可以去大大地摸一下”。
(經作者同意,本文選自“秦朔朋友圈”)
台中月子中心月子餐
- Jan 12 Fri 2018 17:05
台中月子中心比較 我參觀給分!台中月子中心評價~感想~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